去年以来,厦门市组织部门的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,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,有许多有益的启示,其中,极其重要的一条就是: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创新,才能打开组织工作新局面。
我们破解工作中的难题靠什么?靠改革创新。没有改革创新就不可能打开工作新局面,比如厦门现在的机构编制职数,都是饱和状态。厦门市要让省里给增加编制,哪怕是增加10个都很难。为破解这个难题,我们在2012年制定了机构改革期间鼓励提前退休政策,一下腾出了288个编制,副局级干部腾出了22个职数,正处级也是几十个职数。由于编制的原因,往年招考公务员被卡得死死的,2012年才招100人,补充不了多少人员。通过提前退休,今年招考量就大了,可以达到250个左右,这对改变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状态起了很好的作用。这就说明,解决一些问题要敢想、敢干、敢于担当责任,只要是为全局、为人民、为干部,不是为私利,我们担当一些风险、责任是值得的。这是改革创新给我们打开工作新天地的一个生动例子。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创新,要靠改革创新破解工作难题。
中央要求厦门先行先试,我们在组织工作上也要先行先试,为全省多创造一些经验和典型。比如说,我们组建高层次人才发展中心,不叫服务中心,而叫发展中心,直接隶属于组织部,以服务人才创业、促进人才发展、促进产业发展为目的,就创新了组织工作的内容。做人才工作不仅仅是把人弄来,关键是来了要用,要产生效益。我们把能够产生效益的工作作为组织工作来做,这就是工作的拓展,因而得到了省委常委、组织部长姜信治的肯定,批示全省组织系统学习厦门做高层次人才工作和“海纳百川”人才政策创新的经验。这两项工作说明,我们只要敢于先行先试、探索创新,就能够在省里走向前列。现在我们还要非常强调的就是,在非公党建工作上,怎么在台企、外企党组织建设、党的活动等方面,为全省创造出经验。因为这些企业很多集中在厦门,厦门有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。还有对台人才工作也要突破。厦门的优势、特点在对台,对台人才交流怎样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突破,这是今年我们要敢于突破、敢于创新的一个方向。再就是组织制度的创新,也已经到了可以突破的时候了。
改革创新还有一条,就是怎样构建开放组工。开放组工的理念实际是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。现代社会的组织结构、利益选择、需求多元化等,已今非昔比,所以要创新社会管理。组织工作也是社会管理工作,必须跟创新社会管理同步。作为做人的工作的组织部门,实际上就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部门,我们很多职能是社会管理的职能,不能置身于社会之外,这是大的形势。社会发展、文明进步逼着我们要跟社会联动互动、同频共振。这是组织工作要随之转型的客观环境。为此,我们去年提出并实践了“开放组工”。组织工作要做得生机勃勃,不断有新思想、新观念、新作为,就需要和社会需求、群众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所以要建设“开放组工”。许多事情能公开就公开,能透明就透明,能跟社会一起做就跟社会一起做。特别选人用人更要依靠群众,这是坚持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。现在中央提出改进工作作风、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,最后落脚点还是落在密切联系群众上。我们现在所做的一些工作跟中央精神完全吻合。我们所做的许多宣传工作不是吹嘘、作秀,而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,为了把好的工作经验积累下来,这些都是在实践“开放组工”的观念。
(作者系中共厦门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长) |